在換工作後依然想離職一文中,我提到尋找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,本文中,我想聊聊目前的工作是否能支持理想的生活方式,如果答案為否定,就有換工作的動機。然而,如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說,換工作不能作為逃避的方法,否則只會陷入惡性循環,透過現有的工作,可以初步檢視個人的好惡,作為下一份工作的參考。
拆解工作,問自己五個問題
現有的工作是進行內省與分析的素材,任何工作都是由許多「部分」組成,包含制度、工作內容、環境,當中一定有我喜歡的,也有我討厭的,分析自己對各個部分的喜好與拿手程度,評估是否有換工作的必要,如果能改變不喜歡的部分,未必有換工作的必要。如果評估後認為不適合目前的職場,也能作為尋找下一份工作的參考。但是,在不清楚自己好惡的情況下貿然轉職,很容易又重蹈覆徹。
透過拆解工作並問自己五個問題,釐清哪些部分正在引起我的焦慮與不滿,是否能妥協?哪些部分是我能夠接受,甚至還有點喜歡。
自評表
問題 | 回答 |
現在的工作哪些部分使我感到煩躁? (我為什麼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內容) | 1.繁複且未依據現實調整的考核機制 2.多數紛爭源自於利益衝突,本質上難以解決,經常遇到有理說不清的客戶 |
現在的作哪些部分使我感到高興? (我喜歡現在工作的哪個部分) | 1.寫作 2.遇到願意溝通的客戶 |
現在的工作哪些部分做起來特別順手? (我擅長什麼) | 從無到有產出文字 |
工作內容以外,哪些部分讓我感到不滿? (工作本身之外,例如制度、組織文化等等) | 1.不能請長假出國旅行 2.責任越來越重,卻未改善員工權利與福利 |
如果改變工作中的一個環節後,將使我願意繼續做這份作,我覺得這個環節是什麼?能夠透過後天努力達成這項改變嗎? (評估是否有換工作的必要) | 1.如果能建立更完善的代理制度,讓員工享有適度休息的時間,我願意繼續做這份工作 2.人力嚴重流失,無法建立長久體制,組織文化僵固性太強,難以經由一人之力改變 |
綜合自評 | 1.許多的不滿源自於制度與工作性質,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,可考慮換工作 2.考慮更具時間彈性,或可遠距進行的工作 3.適合從事文字工作 4.避免再從事需要處理私人紛爭的產業 |
根據自評表,對我而言不可妥協的因素是時間,我希望自己能享有時間餘裕,有更多時間自主權。例如,我想趁年輕時到世界各地看看,但如果想去亞洲以外的國家,需要請更長的假,目前礙於工作量,請假超過五天簡直是不可能的事。
其次,組織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衝突,組織對於員工權益保障的漠視,長期以來人力流失凸顯目前的組織存在很大的問題,卻一直被視為無解的課題,以致於放任這樣的問題繼續存在,從組織的角度,員工不是人力資產,而是隨時可替換的耗材,這樣的組織不會為了員工設計任何的照顧制度,使身處其中的人感到無力且缺乏安全感。
比起單純的思考問題,透過將答案寫下來,能夠激盪出更多的想法,書寫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,也是將抽象問題整合並萃取出問題核心的方法。當然,在透過自評表得到初步答案後,我會去問家人、朋友的想法,藉由他人的觀察,得到更多關於自己的資訊。
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一個過去的選擇而侷限其他可能性是很可惜的,對任何選項抱持開放心態,不要否定未來成長的可能,做一個連自己都會羨慕的人。